听到"四分五厘"的利息表述时,很多人自动联想到高利贷。但实际上"本金十万,月息五厘"对应的年化利率6%,这个数字在2025年完全合规。法院认定的新规以一年期LPR3.45%四倍为底线(13.8%),6%仍在司法保护范围内。
借贷市场真正危险的,是那些藏在服务费、咨询费里的变相利息。某真实案例显示:标称3%月息的合同,搭配5%的放款手续费后,实际年化利率飙升至41.6%。签合同前必须把每项费用按月折算,用等额本息公式还原真实成本。
有借贷者发现:连续24个月支付6.5%月息后,发现合同嵌了2%的月度账户管理费。通过司法途径成功追回多付金额的案例显示:主张返还超出LPR四倍部分利息时,需要提交完整的还款记录和费用明细。
金融机构类型 | 2025年7月平均利率 | 最高司法保护上限 |
---|---|---|
银行经营贷 | 4.2%-6.8% | 13.8% |
持牌消金公司 | 7.2%-12.6% | 13.8% |
民间借贷 | 3%-24% | 13.8% |
网贷平台 | 9%-36% | 13.8% |
遇到暴力催收可立即保留录音,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平台举报。最新修订的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》明确要求机构不得捆绑销售,每笔贷款必须提供独立计息说明。对于年利率超过13.8%的约定利息部分可以主张无效,本金部分仍受法律保护。